来源:国家卫生研究院
头颈癌名列我国男性常见癌症第四名,其中包含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与喉癌等。大多数头颈癌的致癌主因为吸烟、嚼槟榔与饮酒,即所谓的「A(Alcohol,酒精)、B(Betel nut,槟榔)、C(Cigarette,香烟)」三大危险因子。
就台湾而言,自1997年实行烟害防治法之后,男性吸烟的盛行率从1996年的55.1%降为2017年的26.4%,男性嚼槟榔的盛行率也从2007年的17.2%降为2017年的6.1%,吸烟与嚼槟榔的人口显着下降。相反的是,国人的酒精消耗量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团队与国立成功大学附设医院共同合作,针对饮酒行为对于头颈癌的风险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饮酒频率及饮酒量越高者,将会增加罹患头颈癌的可能风险,其中,好发的头颈癌类型为下咽癌,其次为口咽癌与喉癌。研究也发现,酒精不但会引起头颈癌的形成,也可能会促进头颈癌的生长及转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的研究指出,饮酒所产生的乙醛为一级致癌物。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团队张书铭副研究员解释,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先由乙醇去氢酶(ADH)代谢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氢酶(ALDH2)代谢为醋酸。然而,如果ALDH2基因产生变异或缺损,除了让人在喝酒后容易出现脸红、心悸之外,也因为无法有效代谢乙醛,导致乙醛容易在体内累积,因而增加罹癌风险。值得注意的是,ALDH2基因变异在我国相当常见,大约两人之中就有一人有ALDH2基因变异的情形。
张书铭副研究员指出,饮酒频率及饮酒量与头颈癌的罹癌风险呈现正相关,整体而言,22%的头颈癌与饮酒有关。研究结果也发现,酒精代谢基因ADH1B与ALDH2的变异将会影响酒精致头颈癌风险的程度,其中,约50%的头颈癌发生率与饮酒有关。此外,有饮酒的人需要戒酒超过十年,才能将罹患头颈癌的可能风险降到与从未饮酒者相同。
国卫院癌研所口腔癌研究团队同时探讨饮酒对于头颈癌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有饮酒的头颈癌患者,死亡率比没有饮酒的头颈癌病患来得高。张书铭博士进一步说明,有饮酒的患者被诊断出头颈癌时,多半属于末期,不仅肿瘤面积较大,也比较容易发生转移,这代表酒精不但会引起头颈癌的形成,也可能会促进头颈癌的生长及转移,惟背后的作用机制仍需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
其他国际研究发现,除了头颈癌之外,饮酒同时也会增加罹患其他癌症的风险,包括食道癌、肝癌、大肠癌及乳癌。由于台湾饮酒人口及饮酒量持续增加,加上约一半的国人缺乏完整的乙醛去氢酶功能,期盼透过这次的研究成果,能让国人重视饮酒所带来的健康危害,进而减少自身的饮酒行为,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研究论文全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8802-4
https://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28/2/248.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