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卫生研究院
恶性肿瘤(癌症)连续37年盘据我国十大死因第一名,其中,肺癌更是十大癌症之首。癌症治疗的棘手之处在于癌细胞发生远程转移,由原始的病灶部位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造成病患后续治疗相当困难,预后情形也不尽理想,导致死亡人数持续攀升。因此,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一直是研究及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历经长达六年的时间,国家卫生研究院免疫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谭泽华特聘研究员与庄怀佳助研究员研究团队成功解开GLK蛋白激酶促使癌细胞远程转移的关键机制,其中,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的过量表现及GLK诱发IQGAP1的磷酸化程度,也都与病患存活率有密切关系,未来将能作为肺癌复发转移的生物标记及标靶分子,可望提供肺癌患者新颖的治疗策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2019年10月肿瘤领域权威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并获选为封面故事。
谭泽华特聘研究员与庄怀佳助研究员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探究GLK蛋白激酶与癌细胞产生远程转移之间的作用机制,过去与台中荣民总医院胸腔外科徐中平主任及李明璟主治医师共同合作的研究结果指出,GLK蛋白激酶在肺癌及肝癌病患的肿瘤组织中过度表现,并发现与癌细胞产生远程转移有关,可预测患者日后癌症复发转移之可能风险,不过当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
为此,谭泽华博士研究团队创建GLK基因转殖小鼠模型,于GLK转殖小鼠体内模拟人体癌细胞中GLK蛋白激酶大量表现的状态,再将GLK转殖小鼠与肺癌小鼠进行配种。实验结果发现,原本只出现在肺癌小鼠肺脏中的癌细胞,在GLK转殖小鼠子代之中,肺癌细胞竟会转移至淋巴结、肝脏、骨骼及脑部,显示GLK蛋白激酶过量表现将会诱发肺癌细胞产生远程转移的连锁反应。首先,GLK蛋白激酶与IQGAP1细胞骨架调控蛋白形成「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GLK蛋白激酶磷酸化并活化IQGAP1,造成肺癌细胞移行,诱发肺癌细胞产生远程转移。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越高,则病患存活率越低,而GLK诱发IQGAP1磷酸化越高,则病患存活率下降更是明显。因此,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及GLK诱发之IQGAP1磷酸化程度,将能作为癌症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及治疗标靶。
谭泽华特聘研究员指出,2011年所进行的研究首度发现,调控发炎反应的GLK蛋白激酶为自体免疫疾病的致病关键。近几年,研究团队陆续发现GLK蛋白激酶过量表现与多种自体免疫疾病与癌症(包含肺癌、肝癌、胰脏癌、脑癌、乳癌、食道癌)有关。谭泽华博士进一步说明,这项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于时下热门的癌症免疫疗法,患者在疗程中往往会导致自体免疫发炎反应,透过抑制GLK蛋白激酶,不仅可控制癌症复发转移,同时避免产生自体免疫疾病。特别的是,小鼠实验发现,GLK基因剔除(等同抑制GLK之效果)小鼠寿命较正常小鼠延长了约1.5倍,表示抑制GLK亦能呈现抗老化之功效。
令人兴奋的是,研究团队已经从现有临床用药中鉴定出GLK蛋白激酶之小分子抑制剂,并于2019年10月发表于国际期刊《美国生物实验学学会联合会会刊》(FASEB Journal),透过老药新用来治疗自体免疫疾病及癌症复发转移。此外,GLK-IQGAP1蛋白质复合体之研究成果目前已申请我国、美国以及多国专利,未来亦将持续研发并寻求与国内外药厂进行技术转移或药物产学合作,期盼能为多种癌症转移及自体免疫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疗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