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民健康署
檳榔沒有加紅白灰,就不會致癌?
錯!目前市面販售的檳榔通常含有:檳榔子、荖花、荖葉、荖籐、石灰及香料等。有些民眾認為檳榔只要沒有上述添加物,即不會罹患口腔癌,其實檳榔子本身含有檳榔素(arecoline)和檳榔鹼(arecaidine),會透過汁液接觸口腔黏膜而產生致癌物質,都可能導致口腔、咽及食道等部位罹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檳榔子本身即為第一類致癌物」,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也會致癌!
有鑑於此,還是及早戒檳才是對自身健康有益處。國民健康署為讓民眾預防及早期發現口腔癌,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透過篩檢每年發現逾5千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透過治療有效阻斷轉變惡化,早期存活率高達8成,民眾千萬別錯失早期治療良機!
※口腔癌免費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及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戒檳服務:請洽各醫療院所或縣市政府衛生局,每年不定期開設戒檳班課程,並提供戒檳門診衛教服務。
資料來源:
IARC Monographs Programme finds betel-quid and areca-nut chewing carcinogenic to humans (2003):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03/priarc/en/